瘋癲與文明──

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誕生


壹、一個幸福美好的時代

 一、一幅圖畫:

  「這個收容院座落在約克城外一英里遠的景色宜人的鄉間。它絕不會使人想到監獄,而會使人想到一個大農場。它周圍是一片有圍牆的大花園,沒有鐵門,沒有鐵窗。」

 二、一個故事:

  皮內爾把他(庫通)直接帶到精神錯亂者的區域。

  牢房的情況給他留下痛苦的印象,他要詢問所有的病人。但是多數病人只是污辱和謾罵。繼續詢問已無意義。

  他轉身橡皮內爾:「公民,你要給這些野獸解開鎖鏈,是不是發瘋了?」

  皮內爾平靜地回答:「公民,我相信,這些瘋人之所以難以對付,僅僅是由於他們被剝奪了新鮮空氣的自由。」

  「好吧,你可以按你的願望處置他們,但我恐怕你會成為自己想法的犧牲品。」

  說完,庫通就被扶上馬車。

  他一走,所有的人都如釋重負,長舒一口氣。

  偉大的慈善家馬上就開始工作。

 ※皮內爾和圖克對瘋人的解放──這無疑是一句反話。

 

貳、圖克的休養院

  「我們社會中的個人蒙受著重大損失,因為照管他們的人不僅完全不懂我們的原則……

  一、休養院應成為一個實行道德和宗教隔離的工具,通過隔離在瘋癲周為重建一個盡可能類似公誼會教友社區的環境。

  (一)理由一:

  邪惡的景象是造成每一個敏感心靈感到痛苦的原因,是恐懼、仇恨、厭惡等各種強烈有害情感的根源。

  將具有「對立宗教情感與禮儀」、「放蕩者和有道德的人」、「褻瀆神靈和嚴肅認真的人」混在一起,會阻礙病人恢復理智,加重他們憂鬱情緒和厭世思想」

  (二)真正的理由:宗教能發揮雙重作用:既有自發性,又具強制性

   1.在習俗、教育、日常生活內化成人的「自然本性」

   2.同時是一種穩定的「外在強制來源」

  只要已經強烈滲透進入早年生活中……即是在精神錯亂的狀態下,人也能感受到它的制約力量。強化宗教原則對精神病人思想的影響,被認為如同一種治療手段一樣,具有重大療效。

 二、瘋癲是將理性隱藏起來,宗教則是這種不可能變瘋成分的具體形式(瘋癲背後的準自然本性)

 (一)古典時期:宗教和道德環境從外面強加於人,瘋癲受控制,但未能治癒。

 (二)休養院:宗教是整個活動的一部份,表明在無論何時瘋癲中都有理性。

         ↓

  要把病人單獨置入一種道德環境,使其與自己和環境展開爭論,使他不斷處於「戒律」和「越軌」之間的焦慮狀態。

 三、恐懼是精神病院中的一種基本現象

  精神錯亂很少能減輕(感受)恐懼(的能力),因此,恐懼原則被認為在管理病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禁閉的恐懼:

  古老現象。由外包圍恐懼,標示著理性與非理性的分界,不僅制止狂暴,也將理性控至於一定距離之外→ 藉恐怖疏離瘋癲。

 (二)休養院的恐懼:更深刻

  處於理性和瘋癲之間,恐懼尋求的雙方的共同點,藉以將兩者連繫在一起→ 藉恐懼消除疏離,故瘋癲不引起恐懼,瘋癲因沒有理性的引導而自己感到恐懼。

  這位躁狂症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善意的對待。他承諾克制自己。

  他有時依然會狂呼亂喊,使其他病人受到驚嚇。看護就提醒他在入院第一天對他的警告和他自己的承諾,如果她不克制自己,那他就要重新回到過去的生活中。病人聽了會更加亢奮,但很快就漸趨平靜。

  四個月後,他完全康復,離開了休養院。

 四、確定罪責是瘋人必須具有的對自己瘋癲狀況的認識方式→ 作為一個原初有理性的人,瘋人不再為成為瘋人而有負罪感。但是作為一個瘋人,他在內心深處應該對可能造成道德和社會騷擾的一切事情負有道德責任,應該認為由自己而不是別人來承擔所受的懲罰。

 五、治療方法

 (一)觀察

  1.恐懼不再是監獄內的主宰,改以良心的名義肆虐

  2.將束縛精神病人的古老恐怖轉移到瘋癲著的內心

  3.這種負罪感使瘋人變成永遠可能受到自己或他人懲罰的對象。

  4.承認自己的客體地位,意識到自己的罪過,恢復瘋人對自我的意識,成為自由又負責的主體,從而恢復理性。

 (二)勞動

  1.一種強加的道德控制,限制病人的自由,使其服從秩序和承擔責任──為了使陷入過度自由的頭腦恢復正常,肉體強制僅能在表面上限制這種自由。

  2.工作是「道德治療」而不具生產意義

  (1)工作須在固定時間集中注意力,就不能胡思亂想

  (2)工作使病人進入責任系統,回到上帝戒律規定的秩序中

  3.腦力勞動

  (1)研究自然界最永恆、最符合上帝智慧和仁慈的東西

  (2)科學、數學的分支提供最有益的研究科目

 (三)希望受尊敬的需求→ 比勞動和觀察更有效

  這個原則在人的思想中是隱密的,但毫無疑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模式

  1.古典時期:

  觀察瘋人的可怕外表和外顯的獸性→ 具有相互性:看見自己將臨的衰亡。

  2.圖克的觀察──「茶會」

  這種禮儀活動是圍繞著瘋人所組織的一個環境,其中的所有人都和瘋人的表現差不多,但他依然是一個(典型的)陌生人,因為人們不僅從外表,也看著他情不自禁而流露出的反應。

  他人的觀察、禮節和偽裝無聲的強加給他某種社會人格。

※以現代概念來看,這完全漠視了文化衝突,是在混滅其他文化。

  3.他要不停地對付可能暴露出自己其特性的挑戰,因而不得不使自己變成理性眼中典型的陌生人──屈服在理性之城所歡迎的匿名狀態中。

  (1)建立自我克制

  (2)並非單純的否定,而是被控制在一種肯定的運作中

  (3)把本性從瘋癲中解放,再把瘋癲禁錮在道德活動中

  (4)從一個譴責的世界,過渡到一個審判的世界

藉著「發現自己是『應受限制的客體』」回復抽象思維能力

完成這個推論:我應受限所以我是人

(原來這是裡用的和「我思故我在」的方法相同!)

 六、瘋癲心理學

 (一)瘋癲被至於審判之下──雖無鐵窗、鐵鍊,但毫無相互性,觀察承認的只是「陌生人的價值」,因而永遠沒有對話,更準確的說,精神分析以被觀察者的無盡獨白雙重強化了觀察者的觀察──因此,雖然保留了無相互性的舊精神病院結構,卻以一種毫無回應的語言結構(不對稱的相互性)做出了平衡。

 (二)監視與審判──

  1.18世紀末止:看管瘋人的是抽象無個性的權力

  2.圖克:在看護與病人、理性與瘋癲之間,設立調解──「他」

  (1)環境預設了非理性的失敗:以理性存在物的身分面對瘋癲,因神智正常而擁有權威。

  (2)瘋癲成為一種未成年狀態,只能移植到理性世界才能存活→ 異化了病人,將其當作心理學上的客體,並交給了權威(有理性的人)──代表統治和榜樣的一個成年人。

  (3)病人被雙重異化

  A.家長制的純潔可以解除精神錯亂→ 非成年人

  B.按「家」組建精神病院的具體境況→ 非病人

  C.「非理性與理性的衝突」──對神的褻瀆

     ↓

   「本能對於家庭制(家長、權威)的隱密攻擊」

  (三)自由經濟體制把看護病人和窮人的責任交給家庭。家庭供不應求,圖克創造了「模擬家庭」→ 一種實際的心理學環境。然而,當窮人變成國家大事,瘋人依然:

   1.精神病院追求最有人情味、最不符現實社會的環境,而永遠落後時代

   2.獸性的超越時空性慢慢地重新出現無法追憶的家庭宿怨留下的古老創傷──已被遺忘的亂倫和懲罰的痕跡。

 

參、皮內爾的瘋人院

 一、減少宗教的圖像,保留宗教的道德內容,瘋人院成為沒有宗教的宗教領域→ 純粹的道德領域(特別是道德、勞動、社會生活)

 (一)禁閉所:繼承痲瘋病的絕對界限

 (二)瘋人院:代表社會道德的偉大連續→ 所有公認的美德統治了瘋人院

 二、瘋人院的雙重統治

 (一)統治了瘋癲的核心:當表面產生了狂亂,原始的道德繼續→ 這既是瘋癲的真相,又是瘋癲的消除。

 (二)譴責一切悖於社會基本美德的作為

  1.獨身

  在共和11年與共和13年,未婚女子變成白癡的人數比已婚女人多7倍;至於智力衰退者,其比例則高出2至4倍。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婚姻對於女人是一種保護措施……

  2.懶惰

  普遍的經驗證明,像在監獄和醫院裡一樣,在一切公立瘋人院保持身體健康、維持良好習慣和秩序是最可靠,或許是唯一的方法

 三、瘋人院的任務

 (一)實行統一的道德統治,嚴格對待那些逃避必這種統治的人,資產階級道德成為普遍事實,成為強加在瘋癲上的法律

 (二)下層家庭展示著放蕩、內鬨、貧苦→ 法律不受承認,受到漠視,因此,瘋人院→ 整肅道德,也譴責社會,要從心靈上進行支配:

  1.不懂得這種道德的人→ 訴諸被遺忘的本性,進行喚醒和提醒

  2.已經精神錯亂但尚未表現出來的人→ 藉著變化社會環境,將其從目前的環境中搶救出來,保證瘋癲和理性兩個世界的道德連貫性→ 瘋人院:瘋癲是社會缺陷的一部分。

 四、保證道德教育實踐的方法

 (一)緘默──重現基督受難的瘋教士,12年的禁閉之後……

  一聲不響地解開鐵鐐,命令所有人不可以與這個可憐的瘋人說話

  1.文藝復興時間:理性與瘋癲不斷對話

  2.古典時期的拘留:壓制語言,但語言滲入禁閉、監獄、地牢、酷刑,成為無聲的對話(爭鬥)

  3.緘默:譫妄不是語言,用沉默不語對付譫妄的話語。譫妄想像的化身被解放(外在的迫害者消失,其他人變得清白) 改由「他自己」承受「孤獨冷漠的羞辱」,罪惡自肉體轉到內心,成為了自己的囚徒(禁閉)──越軌的是自己。

  藉由「緘默」,將瘋人從(現實)世界拉出,扔進虛幻,也就是瘋人院──在此,以緘默創造瘋人的世界(瘋人心境世界的現實化),使其意識到自己脫離了世界(越軌),意識到自己這項「罪」之後,才有可能與現實世界創造真正的連結。好像服迷幻藥的人,赤裸在大庭廣眾下跳舞,他在清醒的瞬間,必然感到羞愧。瘋人活在自己的虛幻世界,忘記自己是活在現實的世界,為了讓他們認清這一點,先創造一個人工的「虛幻世界」,再破壞那道牆──使他見證虛實連結的一刻,好讓瘋人能夠回到這個世界。

 (二)鏡像認識──讓瘋人以瘋人為鏡

  1.觀察只在瘋癲內進行,能夠看到自己──純粹的觀看主體,也能被自己看到──純粹的觀察對象。

  2.狂想亢奮的自傲→ 從他人身上看到自己:荒謬而無根據的要求

  你為什麼要和那兩個瘋子吵?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你才是路易十六嗎?

  3.妄想消沉的自卑→ 看著自己,以及其他自稱是國王的人成為笑柄

  如果你是國王,為什麼不結束自己的監禁,要和這些瘋子混在一起?

  4.他以一個理性的姿態觀察自己,在沉默中,他意識到自己確實瘋了。

 (三)無休止的審判→ 瘋人已不是罪人,卻受到無止盡的譴責

  1.緘默和鏡像觀察迫使瘋人審判自己

  2.外界的審判:瘋人院建立的司法世界,創造法官和執法者的形象,並以十八世紀的治療方法作為懲罰手段(ex. 淋浴)→ 使其認罪。

  3.第二次禁閉──誰是新的被禁閉者?

  (1)不服從→ 以「服從上帝不服從世人」為藉口挑釁其他瘋人鬧事

  (2)拒不工作→ 以「折磨和挑釁他人」為樂

  (3)偷竊→ 發病時無法壓抑的偷竊慾望

 ※對(資產社會價值觀)道德和社會一律化的抗拒──皮內爾瘋人院的存在理由

 

肆、醫務人員的神化

 一、18世紀末後:不再是禁閉,具有現代意義的精神病院之始

 (一)在醫務人員的地位,圖克和皮內爾相當一致

  1.掌握病人的入院權──「醫生診斷書」

  2.醫生的介入(權威)是因為他是個聰明人,而不是因為他是個科學家(客觀知識),提供瘋人院司法和道德的保證,藉著科學的外貌引進一種道德和社會範疇的人格力量──他一開始就是父親和法官,代表家庭和法律,是秩序、權威和懲罰的古老儀式的補充。

  他應該具有堅定的性格,偶爾施展一下他的力量。他應該儘量不去威嚇,而一旦作出威脅就要兌現,如果遇到不服從,立即予以懲罰。

 (二)圖克和皮內爾建立的瘋人院促成了「醫生─病人」→ 瘋癲核心結構的誕生,也就是資產階級和社會價值的縮影:醫生藉著父親和法官的面具和家庭、權威、懲罰和愛情的秘密威信,成為一個巫醫,能瞬間揭示過失和恢復道德秩序

  1.家長權威中心的家庭(瘋人院)與子女(瘋人)

  2.直接司法中心的越軌(瘋人)與懲罰(瘋人院)

  3.社會與道德秩序為中心的瘋癲(瘋人)與無序(瘋人院)

 ※瘋人把自己交給醫生,醫生擁有神奇的治癒能力

 (三)「醫生─病人」的實踐使精神病學第一次獲得完全獨立的地位。

 二、19世紀後,精神病學家投入實證主義,忘了自己所繼承的是什麼

 (一)實證主義與客觀性神話的推行使得「醫生從道德、社會秩序、家庭那邊借來權威」這件事被隱蔽起來,然而,實踐活動一直存在,所以,這些變成了他自己的權威──「因為他是醫生」

 (二)病人因此更屈服於醫生,完全預先承認醫生的權威,服從病人自己所認為的「具有預見能力的科學」,完全遺忘了這本質上屬於巫術性質。實證主義的醫生不將自己看做魔法師,因而無法解釋「病人為何合作?」,他將這些歸因於瘋癲。

 (三)巴賓斯基說服療法(Babinski’s pithiatism)的出現,使這些「實踐」被認為真正的「治療方法」,因而,好像回到兩個世紀前──瘋癲、虛假的瘋癲、擬似的瘋癲被,各種症狀被含混在一起── 瘋癲被認為「僅僅只是瘋癲」,瘋癲的醫學概念和批判概念被等同起來。

※最後留下的是:

空洞的實證主義思想形式,以及「醫生─病人」關係的具體事實。

 

※說服療法是醫務人員根據病人的病情與心理活動特點,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反復解說或與病人討論,使病人正確地認識疾病的本質,端正對疾病的態度,消除思想顧慮,解除緊張焦慮情緒,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從而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說服療法能充分發揮病人的自我調節的心理功能,使病人在治療中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密切配合醫務人員。說服療法適應的範圍很廣。

來源:什麼是保證療法和說服療法?(心理保健),百姆醫藥,http://www.100md.com/Html/health/KeepHealth/D/S044.htm2012-3-28

※另外,pithiatismBabinski所主張用以替代歇斯底里(hysteria)的名詞。

來源:Historical Neurology: Pithiatism (instead of hysterical paralysis)http://historicalneurologynotes.blogspot.com/2007/12/pithiatism-instead-of-hysterical.html2012-3-28

 

 三、弗洛依德

 (一)唯一正視其中所有巫術性質內容的人,但卻將一切的權力集中在醫生手中,使其發展到極致。

 (二)創造精神分析的環境:在醫生,精神錯亂變成了主體──以精神錯亂醫治精神錯亂。

 (三)精神分析把其他各種結構都會於這種結構,因而(造成異化的)醫生始終是精神分析的關鍵,因此,精神分析或許能消除某些瘋癲,但永遠無法進入非理性的領域,聽見分理性的聲音。

※閱讀完本書後,非常適合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在於由治療者的解釋來協助病人能對自己的心理動態與病情有所領悟與了解,特別是壓抑的慾望,隱藏的動機,或不能解除的情節。通過自知力的獲得,宋某了解到自己的內心,通過認知的改變,行為得到相應改變。後來他的父親和她的男朋友都反映,說她變得成熟、有主見了,再也不整天神神叨叨地炫耀她的夢了。

來源:我用精神分析法挽救她,http://ftb.cnfxj.org/Html/zhuanhuaxinsheng/2012-1/2/155920225.html,2012-3-28

 

 

結論

    藝術作品是以邊框外的虛空為背景的創作,與虛空重合的肉體痛苦與恐懼空間正是藝術作品本身,因此,瘋癲不再是探究作品的模糊地帶,而是一個明確的結論。但這並不表示瘋癲是藝術作品與現代世界所共有的唯一語言,其被世界所淹沒,只能用病態來揭露世界的荒誕,藝術作品實際上只在自身內部與世界的時間打交道,因此,瘋癲打斷了世界的時間,在藝術作品的範圍內,首次世界被指控為有罪,被迫以藝術作品的語言規範自己,被要求承擔起認罪和補救的工作,也要求我們擔當起使徒和註釋者的混合使命。瘋癲獲勝的原因就在於,世界試圖以心理學評價瘋癲和理解自己的合理性,但世界本身的任何東西,特別是對瘋癲的認識,都不能使世界有藉著瘋癲的作品而證明自己合理性的自信。

 

※藝術作品藉呈現出每個時代的瘋癲指控世界才是瘋子(受世界的壓迫,使得藝術家瘋癲),因此,世界想藉定義出瘋癲,而確認自己是理性,乃不可能的。

arrow
arrow

    aqui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